注1:又称「茶庭」,为日本茶室附属庭园之通称。
注2:日文名「侘助椿」(wabisuke-tsubaki),山茶科(Theaceae)常绿高木。叶较一般山茶细小。花型为单瓣一重,呈白、红、或红底中带有白色斑点。因深受茶道宗师笠原侘助喜爱而得名。
注3:原文为「缘侧」,日式住宅边缘的长台,与外界以落地窗隔开,形同走廊。
注4:「叠」是日本使用榻塌米来计算房间大小的单位,一张榻榻米为一叠。
注5:原文为平假名「Ri-ka」,可写作「梨花」。
注6:一种使用生丝织成的绢织品。多用平织法,触感平滑且带光泽,为日本的代表性织品。旧时也彼称为「平绢」或「光绢」。
注7:由东京日本桥出发的古路线,可连接东海道直通京都。
注8:纪久发音为Kiku,与日文「菊」同音。
注9:缩缅为平织的绢,但纬线是以用力左捻、右捻的丝交互织成,让布绉缩出凹凸效果,主要用于製作高级和服或日本传统包袱巾。
注10:襦袢为穿在和服内的衣服,长襦袢为第二层,穿在贴身的肌襦袢与和服中间。
注11:原文为「伊达襟」,是最外层和服下另外露出的颜色不同的衣襟,看起来像是穿了两层衣服。
注12:日本版芭比娃娃。因拥有东方睑孔,在一九七六年推出后随即成为当时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玩偶。
注13:日文为「市松人形」,又名「京人形」或「东人形」,头与手脚以桐塑黏土或木雕成,敷以蛤壳製成的白色胡粉,身体用布缝成内塞木屑。最初用来给小女孩当玩具与裁缝练习。后来渐渐变成观赏用传统工艺品,不能换衣眼。
注14:日文为「箱膳」,放在漆器箱中的单人用日式传统餐具。
注15:江户中期享保年间(一七一六~一七三五年)流行的女儿节人偶,脸长宛如能剧面具,穿着织锦或金栏製成的豪华衣服。
注16:日文为「雏段」。
注17:学名Commelina communis,日文名「露草」(つゆくさ;Tsuyu-kusa),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一年生匍匐性草本,分枝多,叶披针形,互生,总苞卵状披针形,顶生或腋生,花蓝色,花萼绿色。产于低海拔之水边,潮湿地等。蓝色花瓣可用作染料。
注18:日文为「反物」,指可製作一件成人和服的足长布疋,长约十二公尺,宽约三十六公分。
注19:日文为「紬」,以捻过的蚕丝织成的布,十分牢固。往昔以卖相不好的蚕丝製成,供身分低的人穿,今已成工艺品,可当社交服饰。
注20:日文为「访问着」,一般用作参加茶会、宴会、典澧等社交场合。
注21:以领主居住之城堡为核心而建立的城市。
注22:Kilim,以平织法织成的平毯,不像绒毯有竖起的毛,往昔原为穷人所用。
注23:学名为Quercus dentata,日文名「柏」(かしわ;Kashiwa),壳斗科(Fagaceae)落叶乔木,树皮暗灰色,粗糙,具深沟。叶刨卵形。花单性,雌雄同株,槲树叶可养作蚕,种子、树皮与叶都可入葯。
注24:女性和服腰带附属品,为防背后腰带鼓起的装饰结滑落而绑的布,绕到身前塞在腰带上方。
注25:硫酸铝钾,又称钾明矾、钾矾、钾铝矾。
注26:日文名「土笔」(つくし;Tsukushi)、是「杉菜」(すぎな;Sugina)在春天发芽时的名称,可食用。杉菜学名Equisetum arvense木贼科(Equisetaceae)多年生草本。茎呈中空且带有节,触感粗涩,夏季会自茎顶抽出长椭圆形的黄色孢子囊穗。
注27:又名「松寒蝉」,学名Meimuna opatifera,日文名「つくつく法师」(tsukutsuku-boushi),中型蝉,主要分布于台湾中低海拔山区,体色主要为黑色及橄榄绿,具银灰色鳞毛。头部橄榄绿,比中胸背板基部略宽。
注28:日本怪谈《番町皿屋敷》女主角,因打破一个老闆珍藏的盘子被杀,成为夜夜数盘子的厉鬼。
注29:《四谷怪谈》女主角,因被移情别恋的丈夫毒死而成为容貌丑陋的厉鬼。
注30:学名Sonchus oleraceus又名苦菜、甜苣、滇苦菜。日文名「野芥子」(のげし;Nogeshi),菊科(Asteraceae)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多生长于海滨、平地郊野或中海拔山区,可长到约一公尺。茎中空柔软,叶子则呈不规则羽状,春季至秋季间萌芽并开黄色花。
注31:学名Aster yomena,又名马兰。日文名「嫁菜」(ヨメナ,Yomena)。菊科(Asteraceae)多年生常绿草本。直立茎,高约三十至七十公分。四季皆能开花,头状花序,顶生,中央管状花为黄色,外围舌状花为浅紫色。
注32:即日本油菜。
注33: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繁缕属(Stellaria)植物的总称。
注34:日本人熬在七草粥里的七种菜:水芹、荠菜、鼠翅草、繁缕、宝盖草、芜菁、白萝蔔,传于正月初七早上食用可祛百病。
注35:学名Scia angustifolia,日文名「鸟野豌豆」(カラスノエンドウ;Karasuno-endou)。
注36:学名Scia hirsuta,日文名「雀野豌豆」(スズメノエンドウ;Suzumeno-endou)。豆科(Fabaceae)一年生草本,被绒毛。蔓生藤本。羽状複叶,先端带有卷鬚。荚果呈扁平的长椭圆形且覆有粗毛,一果荚里有种子两粒。豆荚成熟时由绿色转为黑色。
注37:可製成靛蓝色染料的植物统称,如马蓝(大菁)、木蓝(小菁)、蓼蓝等。
注38:日文为「蓝瓶」,装有蓝染料的缸。
注39:唤醒蓝染染液使其可以染色。
注40:学名Rubia akane Nakai,中文名红藤仔草、过山龙。茜草科(Rubiaceae)多年生蔓性草本。根呈圆柱形或粗线形,外表赤黄或赤褐色,内为黄色,根皮中含色素,老根色素尤多,可作红色染料。
注41:学名Styphnolobium japonicum,豆科(Fabaceae)落叶乔木,有别于北美的刺槐。高大喜光、根深,生长迅速。其羽状複叶和刺槐相似,但刺槐叶略透明。槐花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
注42:学名Osmanthus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日文名「金木犀」(キンモクセイ;Kinmokusei),木樨科(Oleaceae)常绿小乔木,白色桂花(银桂)变种,别名状元红。树冠圆球形,树榦分枝性强。叶长椭圆形,花簇生于叶腋。花冠分裂至基部,花色橙红气味浓馥。
注43:学名Erigeron philadelphicus,又名春飞蓬。菊科(Asteraceae)多年生草本。多分布于日本、韩国、中国等地。成株高三十至九十公分,茎直立,较粗壮一绿色,上部有分枝,全体被开展长硬毛及短硬毛,叶互生,叶柄基部常带紫红色。秋季开淡紫色小花。
注44:以曲线、漩涡等做规律的组合,以表现藤蔓图样的花纹。
注45:William Morris,一八三四~一八九六年,英国诗人、工艺美术家,以壁纸及布料设计出名。
注46:学名Paulownia tomentosa,又名日本泡桐,日文名「桐」(キリ;kiri),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落叶阔叶树,高约十公尺,初夏时开淡紫色筒状花,花可入葯。在日本被视为贵重木材,製作木屐、乐器等,更被设计为象徵高贵地位的徽章。
注47:学名Osmunda japonica。日文名「薇」(ぜんまい;Zen-mai)。紫萁科(Osmundaceae)多年生羊齿,地生性,根茎常粗大。二回羽状複叶,两型叶,孢子叶羽片皆着生着孢子囊。会随季节交替有枯叶、落叶现象。落叶后只保留地下部分越冬,来年可再萌发新叶。
注48:日文名「薇紬」。
注49:三月中、下旬至四月连绵不断的雨季。
注50:学名Alcea rosea L.; Althaea rosea (L.) Cav.,又名花葵、立葵、唐葵、一丈红。日文名「立葵」(たちあお;Tachi-aoi),英名为hollyhock,锦葵科(Malvaceae)一、二年生草本。其属名Althaea在希腊语是「治疗」之意,因本属植物常被用来做药草使用。
注51:又名紫阳花、八仙花。
注52:以捩织法织成,有通透感的薄绢织品,常用做夏季和服。
注53:学名Solidago canadensis var. scabra或Solidago altissima,又名高茎一枝黄花,日文名「背高泡立草」(セイタカアワダチソウ;Seitaka-awadachi-sou),菊科(Asteraceae)多年生草本。具长走茎。叶互生,无柄,披针形,先端新尖,叶基楔形,上表面粗糙,下表面被硬毛。头花于花茎上偏生一侧。花多而小。花期在秋冬之际。
注54:「锦纱缩缅」的略称,又写作「金纱」。缩缅的一种,经线比普通缩缅密,纬线则用捻的更紧的细丝,质地轻软,表面绉缩细緻。
注55:「一越缩缅」的略称,纬线是以左捻丝与右捻丝一根一根交互织成。「越」为表示纬丝数量的单位。
注56:「御召缩缅」的略称,又称缟缩缅、先染缩缅。普通缩缅是先织好再染色精练,御召则是以事先染好练好的丝线织成。德川十一代将军家齐时创,因受该将军喜爱,故有此名。
注57:此处指和服专用包装纸。
注58:学名Spiranthes sinensis (Pers.) Ames,又名盘龙蔘、龙抱柱、红龙盘柱。日文名「捩花」(ネジバナ;Nejibana),兰科(Orchidaceae)多年生宿根性草本地生兰,花序如绶带故得名,肉质根似人蔘。开紫红色或白色小花,唇瓣较大,全草可入葯。
注59:日文名「蚊莲草」(カレンソウ;Karensou),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多年生草本,是一种基因操纵下人工培育出的植物,在香叶天竺葵(P. graveolens)中加入香茅香味的基因培育而成。
注60:学名Sophora favescens var. angustifolia,豆科(Fabaceae)多年生草本,日文名「眩草」(クララ;Kurara),是中国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var. flavescens)的日本版,把根的外皮剥下来晒乾可以入葯,从茎的皮採取纤维可以製纸。
注61:学名Hydrangen macrophylla f. normalis,日文名「额紫阳」或「萼紫阳」(gaku-ajisai),是现在常见绣球花(本绣球)的原种。花序中间是雌雄同体花,周围围绕着一圈装饰花,不像本绣球全部是装饰花。
注62:登上室内的石板或木板。日式住宅内部地板架高处与玄关有高低差,为遮掩、包覆木地板架高处侧面的切面,所贴设的木头或石材,有时可当充当穿鞋时的坐位。
注63:出自日本平安时代才女小野小町着名《百人一首》和歌:「花の色は うつりにけりな いたづらに わが身世にふる ながめせしまに。」
注64:日式甜点,以和三盆糖粉用模子压成。
注65:日文成语,一生只有一次相遇机会,故需珍惜之意。
注66:此处是人名。但日文的「茑」也是一种植物,即中文的爬墙虎、地锦,学名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注67:学名Zoysia tenuifolia Willd. ex Trin.,又名细叶芝、朝鲜结缕草。日文名「高丽芝」(こうらいしば;Kourai-shiba)。禾本科、(Poaceae)多年生草本。耐旱,秆密丛生,具长匍匐茎,叶片四至五公分,鞘口具长毛花序为小型总状花序。
注68:学名Chelidonium majus var. asiaticum,日文名「草の王」(くさのおう;Kusa-no-ou),欧洲白屈菜的日本变种,罂粟科(Papaver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三十至一百公分。生于山坡、山谷林边草地。茎为直立且多分枝,呈嫩绿色生有柔毛。是药草也是毒草,中药取结花蕾时地面上的部分晒乾,多用于治疗胃痛、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
注69:Ayurveda,直译为「生命的智慧」,印度的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要有三种医疗途径:药草、推拿及瑜珈。
注70:即前述日文的「茑」。
注71:学名Cryptotaenia japonica,又名野蜀葵,日文名「三つ叶」(みつば;Mitsuba),繖形科(Apiaceae)多年生直立草本,高四十至七十公分,全体有香气。根状茎短,根细长密生。茎直立具叉状分枝。叶互生,三出複叶。夏季开白色小花,有时带紫红色。
注72:不丹的一种綉织(日文名『缝取织』)法,以经线为底,在花纹处以多色纬线织出刺绣效果。通常拿来缝成不丹女性国服Kira。
注73:Orphism,传说源于回到冥界欲带回妻子的游唱诗人奥菲斯,古代希腊冥界崇拜的神秘宗教。
注74:学名Taxus cuspidata,又名紫杉,日文名「一位」或「栎」(イチイ;ichi-i)。红豆杉科(Taxaceae)常绿针叶树,树皮红褐色有浅裂纹,枝密生,小枝基部有宿存鳞芽,叶直短而密,暗绿色。产于中国东北山区以及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
注75:学名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日文名「桂」(かつら;Katsura)。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落叶乔木。分布于日本以及中国大陆浙江到安徽等地。叶圆形至卵形,长达十公分,心基,细齿绿,光滑,秋冬变黄或红色。
注76:和式建筑中,柱与柱之间墙壁上的装饰用横木,原来是为了当作纸门的上缘轨道支撑。
注77:学名Miscanthus sinensis,指中国芒,禾本科(Poaceae)芒属(Miscanthus)植物,通常和其他类似植物合称为芒草,变种很多。
注78:豆科(Fabaceae)胡枝子属(Lespedeza)植物的总称。日文名「萩」(はぎ;hagi),秋日七草之一,广布东亚温带至亚热带地区的常绿或落叶灌木。枝条细緻柔软,伸长后常呈四散下垂状,长度可达两公尺以上。
注79:九十至一百与十五至二十公分左右见方的小块布料。本来是缝在长襦袢的领子上防止脏污,渐渐演化成有刺绣、蕾丝等製品,用以衬托和服美观。
注80:Soumak,源于亚塞拜然地区,指织制手工编织平面毯及类似织物所採用的织锦方法。
注81:学名Nephila clavata,又名小人面蜘蛛、棒络新妇,日文名「女郎蜘蛛」,络新妇(Nephilidae)科,雌蛛体长约二至三公分,胸部黑色具黄色边,胸背板无人面蜘蛛的人面斑纹,腹背黑色有五条黄横带。雄蛛体形较小,胸部灰褐色,腹背中央具黑褐条纹。
注82:学名Nemosenecio nikoensis,又名泽菊,菊科(Asteraceae)羽叶菊属(Nemosenecio)多年生草本,日本特有种,台湾与其同属的植物为台湾刘寄奴。
注83:日文「はためく」的意思是飘动,但「はた」的发音又同织布机的「机」。
注84:百合科(Liliales)或龙舌兰科(Agavaceae)玉簪属(Hosta)植物的总称,日文名「拟宝珠」(ギボウシ;Giboushi),多年生草本,原产中国、日本,传入欧洲开发出许多园艺品种,花期长,容易繁殖,喜欢凉爽、湿润及肥沃沙质土壤。
注85:又称灰泥,日文名为「漆食」,将钙化珊瑚石加热后烧成生石灰,再加水成消石灰粉,加入麻纤维,再加入从草木植物和海藻类得到的黏结剂、水等锻烧而成,为白色。主要使用在室外墙壁上,耐风雨、防火性佳,耐久度高。
注86:醋与酱油以一比一比例调成的酱汁,有时会加入高汤。
注87:刺绣与贴金银箔并用,在底布上表现出花纹。今多用于能剧舞台装。
注88:云气上涌的花纹、古时为高位官职者用。
注89:木底上浮雕出花纹,直接涂上黑漆,再涂上多层朱、青、黄等色漆后打磨表面而成。传说是学习中国剔红而来。
注90:学名Miscanthus tinctorius,日文名「刈安」(かりやす;Kariyasu,即容易割之意),禾本科(Poaceae)芒属(Miscanthus),伊豆着名布料「黄八丈」的染料。
注91:学名Lycoris radiate,日文名「彼岸花」(Higanbana),石蒜科(Amaryllidaceae)多年生草本,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有鳞茎,广椭圆形。叶带状较窄,色深绿。七至九月开花。花茎长三十至六十公分,顶生伞形花序,花瓣倒披针形,向外翻卷,雄蕊和花柱突出,色鲜红。蒴果背裂。日人认为彼岸即为死之国,多以此花为不祥之物。
注92:学名Pueraria lobata,豆科(Fabaceae)多年生草本。其根即为中药「葛根」,又名鹿藿、黄斤、鸡齐根。日本人也拿来做为食品原料「葛粉」。
注93:学名Aeginetia Indica,日文名「南蛮ギセル」(Nanman-giseru)。列当科(Orobanchaceae)一年生草本。常寄生于芒草根上,茎单一,叶片退化为鳞片状,互生,花单立或密集成穗状或总状花序,夏、秋两季开花。花红紫色或带红紫色条纹。
注94:学名Cleyera japonica Thunb.,又名红淡比、日文名「榊」(サカキ,Sakaki),山茶科(Theacoae)常绿小乔木,树高达五公尺,叶子倒卵形,全绿,叶背侧脉不明显,花淡黄色。日本古来用以神道教祭祀等神事。
注95:葛的日文读音是tsuta,姑姑误以为是uta,汉字写成「歌」或「呗」,也是旧时常用之女性名字。
注96:日式屋宅中并未架设高超的木头地板、仅铺上三合土的地面。
注97:多色印刷的浮世绘版画,如锦般美丽故有此名。
注98:学名Parus minor,与大山雀(P. major)为近亲,日文名「四十雀」(シジュウカラ;Shijyuu-kara),身长十三至十六点五公分,头部整体为黑色,两颊各有一椭圆形大白斑,头部的黑色在颌下汇聚成一条黑线,该黑线沿着胸腹的中线一直延伸到下腹部的尾下覆羽。
注99:以贝壳晒乾磨碎製成的传统白色颜料。
注100:发生于十九世纪后半幕府末期的反幕府运动。尊王论与攘夷论原属于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但进入十九世纪后因幕藩体制的动摇与外交上欧美诸国所施加的压力,两者结合。
注101:学名Ficus nipponica; F. samentosa var. nipponica又名日本珍珠莲,桑科(Moraceae)藤蔓植物,日文名「板碑葛」(イタビカズラ;Itabikazura),幼枝被有短毛。叶披针状长椭圆形或阔披针形,基部钝或圆。榕果无梗,球形,端具小凸突,外被褐色短柔毛至近平滑。
注102:学名Lemmaphullum microphyllum Presl。日丈名「豆茑」(マメヅタ;Mameduta),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着生植物。匍匐着生性根茎,叶小型分为卵圆形的营养叶与狭长线形的孢子叶。
注103:学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蔷薇科(Rosaceae)多年生草本,日文名「吾亦红」(ワレモコウ;Waremokou),高一至二公尺。根粗壮。茎直立,有棱,无毛。单数羽状複叶,叶多卵形或椭圆形。花小密集,成顶生、圆柱形穗状花序。根常用做止血中药材。
注104:学名Trachelospermum asiaticum,又名白花藤,日文名「定家葛」(テイカカズラ;Teika-kazura),夹竹桃科(Apocynaceae)藤蔓植物。相传藤原定家恋慕式子内亲王,死后亦化作定家葛缠绕此女坟墓,故得名,能剧《定家》内容即叙述该故事。叶对生略带革质,卵状椭圆形。茎长可达十公尺。茎节间常生有气根,能攀缘石墙、树榦而上,故有「络石」之名。春季开花,聚缴花序,白色稍具芳香。
注105:学名Lagerstroemia indica又名紫薇、满堂红。日文名「猿滑」(サルスベリ;Sarusuberi)。千屈菜科(Lythraceae)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华南及印度,株高一至六公尺,树皮茶褐色,平滑,小枝四棱状,叶卵形,几无柄,花为顶生圆锥花序,萼为阔钟形,品种多,紫红色花较常见。
注106:学名Sasa nipponica Makino et Shibata.,禾本科(Poaceae)多年生草本,日文名「姬笹」(ヒメザサ;Hime-zasa),又名都笹。高五十至八十公分,叶尖端徐徐收尖,冬天边缘会干枯变白,茎成圆筒形中空。
注107:日文原名「濡れ縁」,是会淋到雨的沿廊,通常以竹製成,利于水漏下。
注108:日文中秋冬之交时的阵雨。
注109:学名Curcuma longa L.,日文名「郁金」(ウコン;Ukon),姜科(Zingiberaceae)多年生草本,高约一公尺。根状茎粗短,圆柱状,分枝块状,根粗壮,从根状茎生出,其末端膨大形成纺锤形的块根。秋季开花,冬季茎叶枯萎时採收。挖出根状茎,洗凈,煮或蒸至透心,晒乾,除去须恨,以此加工为姜黄药材。
注110:以天然纤维为原料製成的再生纤维,性质类似天然纤维,吸湿透气,穿着舒适。
注111:日本东北地方传说中,住在旧式房子里的护家童子神。
注112:带绿的灰色。
注113:学名Haematoxylum campechianum L.,又名墨水树、洋森木,豆科(Fabaceae)落叶小乔木。树榦常有节瘤,偶数羽状複叶,呈倒心形,前端凹陷,叶腋间有细刺,总状花序金黄色,荚果为浅褐色呈扁椭圆形。心材偏暗红色,为染色剂原料。煮液由赤色至黑色作多重变化,可为皮革、棉布染色之用,亦为製造蓝色与黑色墨水的原料。
注114:Naphthol black。Naphtho为萘酚,有α-和β-两种异构体,难溶于水,溶于硷液中成盐,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生成有色沉澱。主要由萘合成,少量由煤焦油获得,两种萘酚皆大量用作合成染料。
注115:又名嚏根草,泛指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筷子属(Helleborus,又名圣诞玫瑰属)植物,严格来说是指其中的黑嚏根草(Helleborus niger),因该种约于一月会闭白色花。该属植物的花从外表看起来好像是有五片「花瓣」,这些「花瓣」实际上是花瓣状的萼片,真正的花瓣已经变态成为杯状的蜜腺,环绕成一圈生长在萼片基部,里面存放花蜜。可作为观赏花卉、药草及巫术作法时使用。
注116:手脚可动的木雕人偶。
注117:Corinthian,古典建筑的一种柱式,源于古希腊。柱头以毛茛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
注118:Medusa,即希腊神话中的蛇髮女妖。
注119:日文,意指许多雪的结晶相互结合起来,成为大如牡丹花瓣的雪片。
注120:学名Prunus jamasakura,日文名「山樱」「ヤマザクラ;Yama-zakura),蔷薇科(Rosaceae)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在日本,与之类似的品种也被称作「山樱群」,包括霞樱、大岛樱、大山樱等。
注121:学名Petasites japonicas,日文名「蕗」(フキ;huki),此处日文为「蕗の薹」(フキノトウ;Huki-no-tou),是蜂斗菜早春伸出的花茎,供食用。蜂斗菜为菊科(Asteraceae)多年生草本。原产于日本。叶片圆或椭圆,叶缘齿状,根茎有数层浅紫或淡褐大型鳞状苞片包住花蕾,花蕾呈棒状或长椭圆。一至三公分长,雌雄异株,单株上有时混有异性或两性花。以全草或根状茎入葯。
注122:由七句礼讚真神阿拉的句子组成,通知人们即刻礼拜。
注123:Ağrı Dağı,坐落在土耳其厄德尔省东北边界附近,土耳其最高峰。《圣经》〈创世纪〉中记载,挪亚方舟在大洪水后,最后就停泊在此山上。
注124:Cappadocia,历史地区名,大致位于安纳托利亚东南部。在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时囊括从托罗斯山脉至黑海间的地域。
注125:将丝分多段染不同色或留白,使其织起来形成方格子花纹布的一种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