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受了高宗皇帝的命令之后,子温等人出阵了!他本是文官,但文官参战在宋的历史上并不少见。而且他的文官生涯是在父亲引退之后才开始的,他的少年时代本来就是在战场上度过的。而在《说岳通俗演义》中,「文武全才的韩公子」指的就是子温。
而当离家之时,当然必须要与妻子别离,关于子温的妻子,在《宋史·韩彦直传》中并没有记述。一般的正史虽有公职人员的记录,但对其私生活则不会有什么记述。
比较有特别记述的是梁红玉,她和孩子一同先到了杭州临安府,由虞允文的引见,见到了皇太子。不过,也不是立刻就见到,因为和虞允文再见的子温当时为了江淮军的再编成可是忙昏了头。
江淮军指的是「长江、淮河下游方面军」,也是对金防卫战的总兵力。
子温是江淮军的副参谋,虞允文是参谋。总帅则是叶义问。叶是一名科举出身的文官,个性刚直,曾举发秦桧残党的暗中活动,也曾到金国出使过,观察当地的土木工事及运输等,正确地预测了金军的人侵。
不过,他对军事可说是一窍不通,连基础的军事用语也不知道,遭到兵士和民众的冷笑。不过,这并不是叶义问的问题,而应该是任命他的高宗的责任。
在就任的同时,叶义问也在江北展开军事的部署。指挥官是刘倚和王权两位将军,他命令两人对渡过淮河的金军正面攻击。王权本来是韩世忠的手下,他在做了抗议之后,再度接到命令,才不得不以两万兵士与六十万的金军战斗,结果,一战而被驱散,只差没有全灭地逃回来。至于「神机武略」的刘倚,则无视叶义问无谋的命令,不战而退,从扬州渡江而回。
「真是的,只是退却的话,未免太没有意思了!」
白髯的刘倚命侍从取来文房四宝,只不过他没有用纸,而是大笔一挥,在扬州府厅的白色墙壁上写下了六个大字:
完颜亮死于此
这对金军可是相当不吉的预言,看来,精于易占和五行的刘倚己经预知了完颜亮的败死。
「刘倚、王权两将军不敌金军的侵攻而撤退,宋长江以北的领土尽失!」
这虽是金军夸大的宣传,但这分报导也席捲了宋的朝野。
江北的居民捨弃了自己的家园,乘着舟船渡过长江逃至江南,也有从陆路往长江上游逃亡的;至于江南的民众,也受到动摇而準备逃往更南的地方。朝廷方面也动摇了。
「刘信叔竟然不战而退,看来,吴唐卿(吴磷)评其无英雄气概是对的!」
强硬论的张浚不由叹息,但他并未替刘倚做任何的辩护。
「果然不行,看来得要準备船只了!」
在杭州临安府中自言自语的正是高宗皇帝,他害怕会重蹈父亲徽宗和兄长钦宗的覆辙,就连现在他都像是要逃到港口去一般去地急忙起立。
但他的衣袖被张浚抓住。
「千万不能逃呀,陛下!您加果逃走的话,国家就瓦解了,还不如您御驾亲征,向金贼显示帝威!」
既不怕金军、之前也一直和秦桧唱反调的张浚,在危急的时候,态度当然和準备逃走的高宗不同,高宗无法反对他,只是口中一开一合……
这时,皇太子毅然地从座位上站起:
「张浚说得极是!陛下将会御驾亲征,而吾即为先驱!」
皇太子的话感动了年老的张浚,他拜跪在地,由皇太子将他扶起。
至于失去了主导权的高宗,则再也说不出任何话来。
依据张浚和叶义问的协议,前线的指挥官有了新的调动。将江北之地让予金的刘椅和王权被撤换,接替刘椅的为成闵,接替王权的则为李显忠。只不过,在两人尚未到达前线之前,叶义问就接下了原刘椅和王权军队的指挥权。
这分人事变动严重伤害了老英雄刘倚的矜待,他在战略上的撤退竟被评为「老衰、无能」,会受伤也是当然的。而且,叶义问居然还将刘倚的军队收去自行指挥,更是另一层打击,结果,十月时,刘倚就躺上了病床。
虞允文和子温前去探病,刘倚只是无力地笑着,他右手抓着虞允文,左手抓着子温:
「巳经没有我出场的地方了!我为朝廷养兵三十年,最后的大功却得归于儒生,而我这无力的老兵就只有羞耻而死了!」
他俩说不出安慰的话,只有请他好好养病。
虽对刘倚的卧病感到遗憾,但子温对金的战争却有很好的展望,他预测完颜亮带大军南下之时,北方一定会发生什么异变,他想起了五年前的事……
「虽然我不能够给你什么约定,但金国和宋国一样不希望兴起无谓的战争,渴望和平的心,女真族是不会输给汉族的。」
在燕京赵王府中,完颜雍是这么跟子温说的。
「那么,对于憎恶暴君这一点,您又觉得如何呢?」
雍苦笑回答,其实爱什么、憎什么,不管是江南还是河北都是相同的。
平安回国之后,子温被问起他受了谁的帮助?但他绝不能将完颜雍、阿什替和黑蛮龙的名字说出,免得给他们添麻烦。所以,即使是对高宗,他也只回答「臣也不知他们的真实身份」。
「其实派遣你到北方,除了虞允文之外,也是建王的提案,他一直要我注意全国的暴君,烦都烦死了!」
建王指的正是皇太子,姓赵,名最初为伯琼,之后改名摄,而在即位前又改名眷,字元永,也就是之后的孝宗皇帝。
本来高宗最初的太子在幼年时即病故,之后,高宗一直没有生下男儿。而在金军侵人所引起的动乱中,皇族大多已死去,或是行蹤不明。为了不让皇统失传,高宗开始着手寻找残余的皇族,好不容易才找出了太祖皇帝的第七代子孙。
高宗本身是太祖之弟太宗皇帝的第六代子孙,虽为同族没错,但血缘却是相当遥远了!历代宋王朝的王座均是太宗的血统独佔,太祖的子孙则无缘一触,如今,终于回到历史的大道上了。
孝宗皇帝被后世称为南宋最贤明的君主,高宗也算是选对了后继者。只不过,在《宋史》上被记为「聪明英毅」的皇太子,当然会遭秦桧猜忌,所以,一直到秦桧死后,他都只是普安郡王,而不是正式的皇太子。皇太子也很忌恨秦桧,而亲岳飞及韩世忠,在他即位成为孝宗皇帝后,便替岳飞恢複了名誉。
只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在绍兴三十一年的十月半,皇太子随张浚、虞允文、子温等一同从杭州临安府来到了建康府,而这也是将朝廷主战的意思告知天下的意思。
Ⅱ
十月末,在建康府厅中举行的宋军出阵宴里,皇太子也临席了。
由于皇太子和张浚都喜欢朴实,因此宴席中并没有一大堆的山珍海味,大宴要等胜利之后是理由之一,另一则是六十万的金军已经来到了长江北岸,和宋军之间只隔了长江之水而已。只是,长江的水流幅宽八里(四点四公里),是一道不容易渡过的的巨大水流城壁,全军如果不是齐聚了六十万大军可以渡江的军船之前,是不会实行渡河作战的。
在绍兴三十一年时,宋主要人物的年龄如下:高宗皇帝五十五岁,皇太子三十五岁,张浚六十六岁,刘倚六十四岁,李显忠五十二岁,杨沂中六十岁,吴磷六十岁,成闵六十八岁,第一线的将军们都已有相当的高龄了。
梁红玉六十四岁,子温三十四岁,虞允文的年龄虽然不明,但大概不出于四十岁左右。
梁红玉由于亡夫韩世忠和她自身的武勛,受有「杨国夫人」的称号,列席的文武官均对她有相当的敬意。
皇太子当然也对这名银髮妇人投以相当的敬意,他先将子温招至跟前对他说:
「杨国夫人的盛名,即使如我这样的一个书生也了然于心。」
这一句话,让梁红玉当场跳起了剑舞。舞着剑的梁红玉,让人几乎看不出她是个超过六十多岁的老妇人;衣袖飘飘,剑气动人,呼吸、步伐都没有一丝紊乱,流利的动作一瞬也未停止,让在座的人全都感叹不已。
她一面舞着,一面还大声地唱起词:
怒髮冲冠凭阑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英等閑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子温愕然地望着母亲,他很清楚这壮烈的歌词作者是谁,其他人可能是不知道,或者是已经忘记了,只是继续听着。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梁红玉舞罢行了一礼,一时之间竟没有人能够出声。
「很好!很好!」
拍手的正是皇太子,接着满座也跟着拍起手。唯一没拍手的就是子温,他的手心惨出冷汗。等着终将到来的事情。
在拍手叫好之后。皇太子问:
「这首词是杨国夫人所作的吗?」
「不!是其他人所作。」
「那么,作者是……?」
「姓岳,名飞,字鹏举。」
所有人的呼吸彷彿都停了!岳飞这个大罪人的名誉至今尚未回覆,而梁红玉居然敢在皇太子面前唱他作的词,未免太大胆了!文武官们都看着她。
不过,梁红玉并非胆大元谋,她既能和丈夫一同指挥四万将兵及经营军团,当然知道要有胜算。秦桧的死、金军的进攻、张浚的复归……事态的全部都指向一个方向,他知道皇太子总有一天会起来,而要回覆岳飞的名誉,一偿亡夫的遗愿就要趁此时,至少她是这么确定的。
皇太子微笑地抬起脸,他向列席的文武官员说:
「我期待诸君能够一雪靖康之耻!现在就要靠各位的功劳以朝天阙了!」
他引用了岳飞的词。要一雪靖康之耻,就是要替三十几年前被金军所虏的徽宗和钦宗报仇。而朝天阙就是说参上朝廷之意。于是列座的大臣和将军便了解这名皇太子在即位后,是一定会回覆岳飞的名誉的。
「黑蛮龙说过近日金国的真天子即将登场,看来本朝也是如此。真是谢天谢地,你爹也能够安心了!」归席的梁红玉这么低声向子温说道。
※※※
翌日,子温和虞允文一同领着兵士从建康府出发,梁红玉则留在皇太子的跟前。而出战时子温的「夫战勇气也」的军旗,则是梁红玉所刺绣的作品。
另一边,长江北岸的全军阵营正因胜利而沸腾。不过,完颜亮及将军们则高兴不起来,就算前面胜利了,但后方的不安则未减。
前年开始的契丹大叛乱依然持续着。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赌民族存亡的叛乱。起因是完颜亮将契丹族的壮丁全部征去作为伐宋军的根基,因而使不满和不安爆发。就像是干野中所放的火一样,叛乱一举蔓延,万里长城之北有一举脱离中央政府统制之虞。
为此,亮令白彦恭、结石烈志宁、完颜采英等前往镇压叛乱,战果却一直不彰。
此外,宫廷中还发生了惨剧,那就是劝谏伐宋的皇太后为亮所杀。
她并不是他的生母,而是亮的父亲大太子宗乾的正妻,因而受有皇太后的称号。被杀的皇太后迅速地在宫中火葬,遗骨被放流于河中。同时,随着皇太后还有十数名的侍女同时被杀。
劝谏伐宋的延臣也一一被杀,如萧秃刺、斡卢保、外散师恭、萧脱、萧怀忠等人皆是,其中还有被灭族的。宰相张浩并没有被杀,毕竟他对金的国政有很大的帮助,不过他也被打了不少杖。以半生半死的状态从宫中被运出去。
反对伐宋的行动在宫廷外更为激烈,军队中的兵员相继脱逃,有单独逃脱的,也有以千人为单位堂堂举旗离开的。当伐宋的大军往南前进时,脱逃者则往相反的方向而行,他们昂然地宣言:
「我们要往东京迎立新天子!」
也就是说,要推举在东京留守的完颜雍为新皇帝,于是,廷臣们认为目前不是伐宋的好时机。而亮则放话:
「余可不是软弱的宋人,余可是会因言论而杀士大夫的!」
于是谁也不说话了。
亮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威严会让廷臣们害怕,他就觉得满快乐的。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是廷臣们放弃了亮。这一点亮并不知道,外人都清楚的很。
亮对汉文化的倾倒似乎尽表于甲胄之上,他的甲胄几乎完全看不出女真族的风格,而是像中国天子亲征时的绢战袍和白银的甲胄。上面还有以红玉为双眼的龙形雕刻。
亮如能征宋成功的话,他即能以北方民族的王者而支配中国的全土,成为历史上的英雄。这华丽的样子早已在亮的脑海中描写了不知多少次,而且还是极瑰丽的彩色。
Ⅲ
老将刘倚的沉静作战大概可说是成功的吧!轻而易举地到达长江北岸的完颜亮,早就以胜利者自居,江南彷彿早就是他的囊中物。
就算万一东京的雍真的叛变的话,他也不害怕,只要反转六十万大军,马上就可以将他击毙。
这时指挥六十万金军的主要将军有完颜昂、李通、乌延蒲卢泽、徒单贞、徒单永年、完颜元宜、苏保衡、许霖、蒲察斡论等,不只是兵士,连指挥官们都是由女真族、汉族、契丹族等混成的。
亮虽醉心于中国文化,在行政和文化上重汉族,但在军事上则重契丹族,因而契丹族的弹压、叛乱自是惹他懊恼。像完颜元宜本是辽的贵族,之所以会和金的皇族同姓完颜,那都是完颜亮所赐的。
「他们应该点出我才是!」
亮深信如此。他对别人对于自己的怨总是完全想像不到的。
「宋的吴磷率领十万兵士越过奏岭,对京兆府造成了威胁,请送援兵前来!」
急报是金军的司令官徒单合喜发出的。他正式的官职为西蜀道行营兵马都统制,和副将张中彦一同向四川方面进击,由于宋的主战力集中在长江下游,因此,他们原想趁机侵入四川,没想到吴磷竟然主动出击。而这自是依梁红玉、子温和吴磷的会谈而立下的作战行动。
吴磷的目标京兆府,就是唐代的国都长安,只要将它攻下,西方的广大领土即尽失。因此亮分出了十万军队急赶往京兆府。
另一方面,在建康府附近到达长江南岸的虞允文和子温,则正遭到危机……
依《宋史·虞允文传》所言:
「我师三五里散、出农束甲坐邀旁,旨权败兵也。」
是说我方的兵士已经完全无队列,或三人、或五人地做坐路旁,连马匹的投、身上的甲胄全都解了下来,而他们正是王权部队的残兵。
虞允文虽想等李显忠的到来,但又不想浪费时间,于是和子温一同命令麾下全军出动。正当他穿好甲胄要跨上马时,朝廷的一名文官开口了:
「你们的任务只是犒赏官兵,不能直接指挥军队,到时追究责任可就麻烦了!」
「如果国家灭亡的话,那连这究责任的人都没有了!」虞允文回答。
不久,从金军的势力範围脱困的密探来到了虞允文跟前,报告了如下的事项:
金军已在长江北岸筑起了高台,上有四支军旗,就如表示天子所在的黄色屋顶一般,而似为完颜亮的人物就穿着奢华的甲胃坐于其中。看来,近日即将大举渡江,他们连「最初渡江成功者赏黄全一两」的布告都贴出来了。
「才黄金一两,真是吝啬呀!」
子温苦笑道,虞允文也有同感。
「看来他似乎在女人身上花太多钱了!」
这并不是子温的偏见,因为在金的阵营中确实有不少人对亮的吝啬有所抱怨。一名叫萧这巴的士官就说:「即使我们这么辛苦。江南的美女和财宝最后还不都是被皇帝独佔了!」听的人皆点头称是。
这时密探回报,金军的实际数量约四十万;而在宋军这边,虞允文和子温手下则只有一万八千。另据《宋史》记载,金军的马匹数还达兵士的两倍,这也许有些夸大,但较宋军为多则是事实,数十万头的马匹掀起漫天的沙尘,连冬阳都被遮住了。